Skip to content

复盘思维

什么是复盘?

复盘,首先是一个围棋概念。在围棋中,复盘也称 “复局”。

指对局完毕后,棋手复演这盘棋的记录,以检查对局中双方招法的优劣与得失关键。

2-围棋复盘.jpeg

用人话来说,就是在复盘的过程中,棋手需要分析关键步骤。此时他们需要会站在旁观者的视角提问:“我为什么要这样走?有没有更好的走法?对手为什么要那样走?有没有更好的走法?”。

通过这种方式,棋手可以加深对这局对弈的印象,找出双方攻守的漏洞,提高自己的博弈水平。

在工作和生活中,我们常说的复盘,就是把已经发生的事情,同当事人一起重新梳理和推演,找到事情何以至此的原因,并在未来予以优化或者避免。

用更概括的语言来说,复盘的过程,是把自己从当局者变成旁观者,从整体上检视并反思已经发生的事件,并对未来提供指导的过程。

为什么要复盘?

曾子说:“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”

从曾子的角度来看,他认为每天复盘的原因,是为了做更好的自己。

从现代工程师的角度来看,我想需要复盘的原因有如下三点:

第一,复盘可以避免未来的失败

在脑海中失败的越多,才能减少在现实中的失败。

如前文中描述的故障复盘,其实就是从线上故障中寻找原因和解法,进而避免未来再次出现相同的故障。

这种思想在各行各业都是适用的,所谓吃一堑长一智,这几乎是动物的本能。

第二,复盘是成功的催化剂

避免了失败,不代表我们一定会成功。如果想要成功,我们更要时时复盘那些成功案例。从中找出能够让我们走向成功的主要原因,并且想方设法加强这个主要原因。

比如,我们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分析、找到自己的优势,或者在商业上我们会对公司的优势进行分析,这个时候,我们就需要复盘自己的过去,找到促使自己成功的主要原因,然后设法放大这个主要原因。

第三,复盘产生新知,新知可以传承

复盘要求我们从全局视角去重新审视已经发生的事件。

在切换视角之后,即便是同一件事情也可以从中看到不同的内容,所以说复盘是一个重新学习(relearn)的过程。

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会从未知走向已知(这句话未来我可能会反复提起很多遍,就和下面的图一样),发现自己之前不曾关注的信息、知识甚至规律,梳理出更加体系化的知识和智慧。

工程师思维_09.png

在一个具体的领域中,这些知识和智慧就是这个领域当中的经验。而知识和智慧可以传承,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组织,都是一笔无形的财富。

比如,我们曾经处理过金额单位转换错误(比如,把100分当成100元),引发的线上资损问题。

复盘下来我们才意识到——原来有些国家货币的最小单位是元而不是分,如日元,越南盾等等。进一步分析,我们发现就算是同一种币种的金额,其单位在不同系统的接口上的定义也是不同的。另外,不同国家的币种之间也会因为汇率转换而出现舍入误差。最后,作为整个复盘的结果,我们产出了一套标准的金额处理方法在团队里推广,这就避免了相同的问题在未来再次出现。

可以看到,这样体系化的知识,如果不跳出自己的固定视角去分析,在事后予以梳理和重新学习,在当时是很难发现的——这就是所谓的“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”。

而且,在故障复盘之后,我们会保存复盘报告,这既是一种归档,也是一种知识的传承,方便后来者查阅学习、避免重复犯错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我们常说那些的歇后语,本质上就是前人在复盘之后的智慧传承。

既然复盘这么重要,那么怎么复盘才是正确的姿势呢?

如何复盘?

首先,从复盘材料的来源看,复盘有两种方式

  • 第一种,复盘自己的经历。

  • 第二种,复盘别人的经历。

第一种方式-复盘自己的经历。概括下来,就是“我当时为何要这样做?做对了还是做错了?如果重来一遍,有无更好的做法?”

复盘自己的经历,好处是自己是当事人,体验了切肤之痛之后,可以做到尽可能的场景还原,而且复盘过程相对私人化,更能对症下药。当然,自我复盘的坏处也很明显——自己复盘自己的经历,可能结果会非常主观,也有可能“不识庐山真面目”。

第二种方式-复盘别人的经历。概括下来,就是“他当时为何要那样做?做对了还是做错了?如果重来一遍,有无更好的做法?”

复盘别人的经历,则可能只能看到表面的部分,很难完全还原当时的场景,更难感同身受,这样的复盘收获只能作为一种参考。但是,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感谢那些乐于分享自己经历的人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他们是人类智慧的传承者(所以看完本文应该做什么呢?)。

其次,关于复盘的内容,可以是成功的经历,也可以是失败的经历

复盘的目的无非有二:学习成功者如何成功,学习失败者如何失败。

比如,前文故事中的故障复盘,其实就是在复盘失败的经历,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错误。而阅读成功者的传记,则是在复盘别人成功的经历,希望能够学习成功者的处事方式。

再次,从复盘的过程来看,信息的全面性、客观性非常重要

为了能够对整个事件有全面的把握,我们要把事件的始末梳理清楚,我们要尽可能地还原出每个人在事件中的所思所想和行动。

当然,聪明的你肯定想到了,在人性使然下众人必然各执一词,所以绝对的客观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,但是再难也得想办法去接近真相。

比如,在故障复盘中,我们需要把故障的前因后果分析清楚,把故障中每个人的关键动作记录在案,几乎是以福尔摩斯的抽丝剥茧,产出故障报告。

这样,在实际复盘的时候,我们才能确保不同角色的人对故障的过程理解一致,才能知道如何改进,不会因为信息不完整而做出错误的判断。

此外,复盘人数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多人

一个人复盘不难理解,毕竟有些事情只能一个人在心里慢慢复盘。

但是多人复盘却能够避免盲区,集思广益。

当然,无论一人复盘还是多人复盘,都要强迫自己从当局者变成旁观者,唯其如此,才能看到问题的本质。

最后,复盘一定要有指导未来的结果

复盘不是空想和空谈,不能因为盘过了就抛之脑后,浪费了大量的时间,还不如不盘。

复盘之后,一定要有可以执行的动作,一定要有改进措施,最重要的是把这些措施执行下去。

只有把复盘得到知识用于实践,我们才不会被同一个石头绊倒两次。

何时复盘?

对于重大事件,比如故事中故障复盘,最好的复盘时间是故障发生后的一周之内,此时人们对事件的记忆还比较清晰,复盘效果最好。

对于日常生活来说,每天复盘实在过于频繁,我们能够做到一周一次小复盘,一个月一次大复盘即可。

另外,个人复盘的内容,可以通过日记或者周记保存,便于后续查阅。

复盘的关键点

无论复盘的具体形式是怎样的,都必须遵循如下四个关键点:

第一,复盘最怕肤浅

既然是复盘,那就要想方设法弄清楚所复盘事件的前后因果,找到驱动整个事件的“底层逻辑”,要有一定的思考深度。

如果复盘只是简单的走个过场,流于表面,把复盘报告(日记)拿出来照着念一遍,那还不如不复盘,不要浪费大家的时间。

第二,复盘不是追责

复盘盘的是事情的始末源委,盘事情的目的是为了未来把事情做好,而不是为了给哪个人定责。

如果抱着追责的心态去复盘,那复盘的过程就成了走过场,复盘场也就变成了修罗场。

最可怕的是,在对立情绪之下,复盘的结果必然也是扭曲的,那还不如不复盘。

如果要做复盘,请把“自我”抽离出去,谦虚一点,像一个局外人一样冷眼旁观正在复盘的事情。

第三,复盘之后一定要有行动

既然复盘是面向未来的,那么复盘之后,除了有最痛的领悟之外,一定要有行动。

若没有行动,只是在脑子里想想、嘴上说说,那怕你想出来的内容再华丽,说出来的再浮夸,也是没有意义的,因为你只想不做。而没做之前,你想的可能都是错的!

现在,很多人(包括我自己)都在说:“让我们复盘一下吧”。其实这是不对的,复盘本身不是目的,由复盘产生行动、由行动产生我们想要的结果,这才是“复盘”的目的。

一句话,复盘的目的,是为了行动;行动之后,不要忘了复盘。

第四,失败要复盘,成功更要复盘

我们在工作当中,更多的是复盘故障和失败,从来没有复盘过成功。

事实上,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,都只是一个事件。

如果是事件,那么都可以拿来复盘。尤其,很多成功的案例反倒更值得我们去复盘。

为什么?

因为成功会让我们忘乎所以,以为自己无所不能。而只有复盘之后,我们才能知道,我们的这次成功是出于运气还是实力。

如果是出于运气,那么有哪些是运气的成分?如果这些成分没了,我还能成功吗?我该如何避免这种不确定性?

如果是出于实力,具体这个实力又体现在哪几方面?我能继续把这些实力优势发挥下去吗?

可以看到,复盘失败和复盘成功一样重要,我们不应该对此有差别心。

其他行业的复盘工具

复盘并不是互联网公司首创的,每个行业都有它的复盘方法论,这里仅列举三个例子:

第一,在我国的航天领域有所谓的“归零”,这其实就是一种复盘。

第二,军队在执行任务之后,会写任务后的报告(AAR,after action report),这也是一种复盘。

第三,丰田公司的精益制造中,对问题的愿意有一个5-WHY的询问过程(会在根因思维里着重介绍),这其实是一种复盘的方法。

Welcome to the site